我校“特色农业生物技术”省级优秀科技创新团队聚力暑假“窗口期”,围绕申硕五个板块的工作,加强组织、主动筹划、积极推行各项工作。

一是凝练研究方向与特色。开展“农业优质高效生产技术”“农业生物资源利用”“农产品品质控制技术”的研究。在食用菌研究领域,获批2022年度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食用菌生产与深加工科普教育基地”。假期申报2022年江宁区农业科技创新项目;筹划与江宁区农学会、南京金时川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建“食用菌产业技术研究院”。二是引育并举,造就高水平科研队伍。已入职博士3人,假期正在签约领军教授1人、博士1人。团队成员共获“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省青蓝”“省科技副总”等省级人才称号8人次。三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申报省级质量工程。获批省级教改课题2项。假期进行的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团队成员指导的作品荣获全国一等奖。团队负责人为“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部委级规划教材“食品专业系列教材”编委;同时参编的《生物资源汇论》,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假期,团队成员参编出版学术专著1部,正在主编的2本教材计划年内出版。四是创新工作思路,聚力高水平科研成果。通过组织学术会议和国际期刊组稿,为教师成果发表创造条件。目前,以我校为第一单位在中科院大类分区一区《Food Chemistry》《Food Function》等已刊出10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假期累积走访企业达20余家,新增“五技”合同金额约480万元。多渠道助力联合培养研究生,预期团队今年指导联培学生数将创新高。五是拓展工作途径,加强社会服务。进一步与产业、行业协会加强联系,获批江苏省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积极培育和助推校企合作典型项目,用技术服务地方需求。祝长青研究员牵头与南京纤海纳米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渔菜种养一体化数字农业”横向课题项目,通过智能化数字化管理,实现精准投料,有效提高饲料转化率,减少环境污染,节能减排降碳,形成生态循环链,前期已到账经费100万元。周业飞副教授集成创新了植物生物活性因子高效破壁提取技术、生物活性因子科学配伍减抗技术和创建了基于“减抗”的功能蛋品和“淘鸡”高值化开发技术,为合作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假期完成签约第二轮横向项目200万元。续晨教授为提高浙江红山茶苗木品种更新,建立野生生物质资源浙江红山茶优良无性系组培体系及生产技术开发,完成成果转化和横向经费100万元。暑期期间,团队所在的食品科学学院成功承办了2022年南京市“智汇三农”人才工程项目两期,共培训170人优秀青年农民和乡土人才,团队成员向学员推介应用项目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