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感受劳动乐趣,近日,食品科学学院在“一站式”学生社区成功开设传统美食制作文化课。学院烘焙时光社团带领同学们亲手制作传统美食青团,学习历史知识,深刻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与历史意义。
“捣青草为汁,和粉作团,色如碧玉。”活动现场,烘焙时光社团的小先生们一边示范制作步骤,一边讲解青团的历史渊源。早在唐代,江南百姓便用艾草汁混合糯米粉制成“清明果”,既是祭祀祖先的供品,也蕴含“吐故纳新”的养生智慧。活动现场,桌上摆放着艾草汁、黑芝麻、红豆沙,肉松、咸蛋黄等制作青团所需的材料。在烘焙时光社团小先生的指导下,参与同学开始制作青团。从青团外皮的制作到馅料的包裹,每一个步骤都凝聚着同学们的汗水与智慧。大家一边制作青团,一边交流着各自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感悟,现场欢声笑语不断,气氛十分融洽。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一盘盘色泽翠绿、香气扑鼻的青团终于出炉。同学们品尝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青团,脸上洋溢着满足与幸福的笑容。
“青团不只是点心,更是鲜活的文化基因。”此类活动是食品科学学院“传统文化新表达”课程体系的缩影,未来,食品科学学院将持续开展此类“可闻可见可尝”的传统文化课,鼓励学生在指尖的温热里,在唇齿的留香中,让文化传承拥有鲜活的注脚,不断加深青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撰稿:杨 静
一审:唐 翔
二审:吴雨龙
三审:周峰